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正文
实践教学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本科教学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动态 
 教学研究 
 人才培养 
我院组织考古专业学生考察学习
2016-04-26 19:02  

4月23、24日历史与文博学院组织2013级、2014级考古学专业学生赴河南新郑、河北邯郸两地开展教学参观。基于2013级、2014级考古班的课程,本次考察主题有三:文明的曙光——裴李岗·磁山文化;中原东周文化——郑、韩、赵国城址与墓葬;宋瓷鉴赏——磁州窑产品与制瓷工艺。此次考察的带队老师为学院刘朴兵、李彦雄院长及相关教师。

4月23日,师生一行人来到了新郑郑韩故城。在这里参观了郑韩古城墙遗址、郑公大墓及车马坑博物馆、新郑市博物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洛阳,史称东周。郑国随着周朝东迁,也从陕西棫林迁到洛阳以东,灭虢国、郐国,在此建都,为了区别在陕西的旧郑国,取名新郑。公元前375年,韩灭郑,从陕西迁都新郑。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故称郑韩故城。郑韩故城平面形状象一只牛角,俗称“牛角城”,分东西两区。西城为宫城和贵族居住区,东城为手工业和平民居住区。郑韩故城的城垣均是用土夯筑而成,城墙高一般为10米左右,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车马坑则是我国商周秦汉时期大中型墓葬的专用陪葬坑,体现了古代葬制乃至礼仪制度的核心内容。200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基建工作,在郑国贵族墓地发掘了目前春秋时期葬车最多的车马坑,并且大多数车可以复原,这为古代车马葬制、古车发展史、用车制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珍贵资料。

在新郑市博物馆师生一行主要参观了裴李岗文化展厅和郑韩青铜器展厅。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其处于“前仰韶时期”,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裴李岗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豫北、豫南也有发现。

4月24日,我们前往邯郸参观考察了中国磁州窑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赵王城遗址公园。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自北朝创始,扬名海内外,对中国瓷器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邯郸市博物馆主要陈列磁山文化、战国时期赵国文化及磁州窑文化。磁山文化与裴李岗文化一样是华北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发现而命名。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冀南、豫北等地。该文化与裴李岗文化关系密切,有人把两者连称为“裴李岗·磁山文化”。

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分晋”,赵国初立。自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到公元前228年秦灭赵为止,邯郸为赵都经历了8代国君,历时158年。两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又以邯郸为赵国都城长达400余年。赵国交通发达,商贸兴旺,豪商“北贾赵、中山”。邯郸成为战国西汉时期黄河以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历史上诸如“胡服骑射”、“长平之战”都发生在此地,产生了灿烂的赵国文化,留下了丰富的考古遗迹和历史资料。战国时期的赵邯郸城由赵王宫城和大北城(郭城)两部分组成,总面积1887.6万平方米,是赵国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其中赵王宫城由东、西、北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面积505万平方米。东、西两个小城广布着宫殿群,是赵王及臣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小北城是赵王的宫廷苑囿。赵王城四周开挖有城壕,其建筑布局开启了我国沿中轴线对称规划建设格局之先河。汉代赵都邯郸城是在战国邯郸“大北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西汉“五都”之一。

这次参观考察扩展了师生的视野,巩固了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自己所获甚多,十分感谢学院领导老师的组织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