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焦杰教授来我院讲学。在文博楼四楼学术报告厅,焦杰教授作了题为“性别视角与史学研究”的学术报告,历史与文博学院6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刘朴兵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焦杰从社会性别和性别视角的概念谈起,介绍了世界妇女史和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焦杰认为,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用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性别视角即社会性别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来观察社会,探讨那些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事实或歧视性事实被视为当然合理,导致了对女性发展、女性人格和女性权益的损害。从性别视角研究历史,可以补充完善传统史学研究的不足。焦杰强调,在妇女史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主流话语与女性实际生活、文献叙事与女性真实心态,要密切结合主流话语、经济地位、是否育有子女、丧偶时的年纪、家庭环境、亲属关系、婚后居住方式、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等因素。妇女史研究最忌讳的就是叙而不论,即只谈表面现象,而不分析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
讲座结束后,焦杰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
焦杰,女,1964年出生,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史、文献学研究,在《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性别视角下的〈易〉〈礼〉〈诗〉妇女观研究》、《性别史论稿》等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墓志中女性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唐代女性与宗教”、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唐代公主与长安道观研究暨旅游文化的开发”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