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下午,重庆师范大学常云平教授于文博北楼407会议室为我院做“大后方的形成与抗战前途”专题讲座,讲座由历史与文博学院党委书记徐永杰主持,历史与文博学院师生代表参加。
讲座伊始,徐永杰书记对常云平教授进行介绍并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常云平教授以抗战胜利80周年以及“抗战大后方文化建设”入编《复兴文库》为引,解释了大后方的概念。他提到,受地理位置及军事防御的限制,加之孙中山先生“建立海都与陆都”的战略构想,“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便成为必然之举。这一决策不仅有效地规避了地缘风险,更为后续的大后方建设与发展筑牢根基。接着,常云平教授从中日局势变化、各方势力的推动、重庆地区的优势三个方面着重分析迁都对全国上下坚定抗战决心、实施持久战战略、带动地区发展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成为国民党建设大后方的开始。最后,常云平教授指出,尽管国民政府在大后方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受其阶级属性与政治体制等的局限,国民党难以真正凝聚全民族力量、有效领导全民族抗战。互动环节中,常教授耐心解答师生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这次讲座让师生们对抗战大后方建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不仅丰富了大家的历史知识,更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传承抗战精神、推动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常云平,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等职;获聘国家、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等职;为重庆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带头人和“历史学”本科一流专业负责人,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负责人。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史学前沿》等从本科到博士生的课程。

